[1] 赵蓓蓓.农业部回应人民日报读者来信:怎样解决无地农民生存难题[EB/OL].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0845969.html,2010-01-26. [2] 刘守英.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上半程及下半程[J].国际经济评论,2017(5):29-56. [3] 刘守英.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逻辑与出路[EB/OL].http://www.71.cn/2014/0521/769652.shtml,2014-05-21. [4] 余梦秋,陈家泽.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的理论思考[J].财经科学,2011(11):87-92. [5] 蒋省三,刘守英,李青.中国土地政策改革:政策演进与地方实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6] 林远.两办出台办法完善农地“三权分置” 法律修订完善工作将提速[N].经济参考报,2016-10-31. [7] 高飞.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法理阐释与制度意蕴[J].法学研究,2016(3):3-19. [8] 丁文. 论土地承包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离[J].中国法学,2015(3):159-178. [9] 蔡立东,姜楠.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的法构造[J].法学研究,2015(3):31-46. [10] 张红宇.准确把握农地“三权分置”的深刻内涵[N].学习时报,2017-04-03. [11] 叶兴庆. 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离”——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过去与未来[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6):7-12. [12] 邓建鹏. 财产权利的贫困:中国传统民事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3] 王日根. 清代地权转移中的非经济因素[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2):65-70. [14] 林苇. 农地调整的正当性思考[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0(3):32-36. [15] 姚洋. 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00(2):54-65. [16] 赵万一,汪青松.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功能转型及权能实现——基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视角[J].法学研究,2014(1):74-92. [17] 桂华,贺雪峰.宅基地管理与物权法的适用限度[J].法学研究,2014(4):26-46. [18] 刘连泰. “土地属于集体所有”的规范属性[J].中国法学,2016(3):106-124. [19] 吴胜利. 农地调整法律规制的反思与重构[J].理论导刊,2011(10):84-86. [20] 汪军民. 土地权利配置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1] 孙宪忠. 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需要解决的法律认识问题[J].行政管理改革,2016(2):21-25. [22] 朱冬亮. 村庄社区产权实践与重构:关于集体林权纠纷的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13(11):85-103. [23] 吴玲,李翠霞.农地稳定与农地调整——农地制度安排的悖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2):108-111. [24] 孔飞力.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M].陈兼,陈之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25] 汪洋.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三重功能属性——基于罗马氏族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的比较分析[J].比较法研究,2014(2):12-25. [26] 洪朝辉.论中国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贫困[EB/OL].http://www.aisixiang.com/data/3874.html,2004-08-19. [27] 郭亮.地根政治:江镇地权纠纷研究(1988—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8] 张静. 土地使用规则的不确定:一个解释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03(1):113-124. [29] 马岭. 生存权的广义与狭义[J].金陵法律评论,2007(2):72-85. [30] 周其仁. 收入是一连串事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31] 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下卷[M].邓正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2] 石佑启. 论立法与改革决策关系的演进与定位[J].法学评论,2016(1):11-17. [33] 解亘. 法政策学——有关制度设计的学问[J].环球法律评论,2005(2):191-201. [34] 胡康生,王胜明,贾东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通俗读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35] 童列春. 论中国农民成员权[J].浙江大学学报,2015(2):46-54. [36] 刘俊. 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探讨[J].现代法学,2007(2):170-178. [37] 韩松. 论成员集体与集体成员——集体所有权的主体[J].法学,2005(8):41-50. [38] 曹正汉. 土地集体所有制:均平易、济困难——一个特殊村庄案例的一般意义[J].社会学研究,2007(3):18-38. [39] 韩松. 论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管理权能[J].中国法学,2016(2):121-142. [40]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课题小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理解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 [41] 王利明,周友军.论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完善[J].中国法学,2012(1):45-54. [42] 徐志强. 农地流转改革背景下集体成员权的重构[J].农村经济,2014(9):11-15. [43] 伦海波. “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法学解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3):65-73. [44] 张谷.土地制度改革的另一种出路——学习《意见》的心得体会[EB/OL].http://www.aisixiang.com/data/103383.html,2017-02-28. [45] 郭明瑞. 关于农村土地权利的几个问题[J].法学论坛,2010(1):29-35. [46] 崔建远.物权:规范与学说——以中国物权法的解释论为中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7] 李昌禹.土地确权要“确”到农民心坎上[N].人民日报,2015-07-22. [48] 梁慧星. 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条文、说明、理由与参考立法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9] 王雷. 论民法中的决议行为:从农民集体决议、业主管理规约到公司决议[J].中外法学,2015(1):79-99. [50] 李忠夏. 农村土地流转的合宪性分析[J].中国法学,2015(4):123-141. [51] 葛四友. 资源平等理论的诊断与重构[J].政治思想史,2013(2):126-143. [52] 张勇健,程新文,辛正郁,王丹.《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J].人民司法,2014(5):30-35. [53] 安德鲁·文森特.现代政治意识形态[M].袁久红,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54] 王小乔.“一场不可逆转、无法阻挡的改革”——周其仁:土地改革的诱饵与根子[N].南方周末,2013-10-25. [55] 张翔. 财产权的社会义务[J].中国社会科学,2012(9):100-119. [56] 凯斯·R.孙斯坦.设计民主:论宪法的作用[M].金朝武,刘会春,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57] 张红. 论国家政策作为民法法源[J].中国社会科学,2015(12):133-155. [58] 张文显. 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59] 邓炜辉. 从文本到实践:中国社会保障的宪法学透视[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2):106-116. [60] 杨一介. 农村地权制度建设面临的挑战[A].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际比较研究[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61] 杨青贵. 集体土地所有权实现的困境及其出路[J].现代法学,2015(5):74-84. [62] 梁上上. 物权法定主义:在自由与强制之间[J].法学研究,2003(3):43-57. [63] 尹田. 论物权的定义与本质:从一种方法论的角度[J].中外法学,2002(3):281-291. [64] 关锐捷,李伟毅.以农村土地确权促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1):1-3. [65] 高强,张琛.农村土地确权中的调地问题研究[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6):125-130. [66] 陈剑波.农地制度:所有权问题还是委托—代理问题?[J].经济研究,2006(7):83-91. [67] 郎秀云. 确权确地之下的新人地矛盾——兼与于建嵘、贺雪峰教授商榷[J].探索与争鸣,2015(9):44-48. [68] 崔建远. 民法分则物权编立法研究[J].中国法学,2017(2):48-66. [69] 王利明. 民法的人文关怀[J].中国社会科学,2011(4):149-165. [70] 张千帆.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困惑与消解[J].法学研究,2012(4):115-125. [71] Lawrence M.Friedman. American Law in the 20th Century[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