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华.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J]. 统计与决策, 2005(6):68-69.
|
[2] |
Valli V, Saccone D.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ndia[J]. Europe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9(1):101-119.
|
[3] |
Peneder M.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ggregate Growth[J].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03(4):427-448.
|
[4] |
Mitchell B R. International Historical Statistics 1750-2005[J]. New York N, 2007(44):793-807.
|
[5] |
Chang-Tai Hsieh, Klenow P J. Development Accounting[J].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Macroeconomics, 2010(1):207-223.
|
[6] |
Erumban A A, Das D K, Aggarwal S, Das P C.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India[J].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19(C):186-202.
|
[7] |
徐秋艳, 房胜飞, 马琳琳. 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空间溢出及门槛效应的实证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9(6):1407-1418.
doi: 10.12011/1000-6788-2017-2036-12
|
[8] |
万光彩, 陶云凯, 叶龙生. 环境规制、产业转型与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J]. 华东经济管理, 2019(11):24-29.
|
[9] |
任晓燕, 杨水利.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独立效应和协同效应的测度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 2020(11):72-80.
|
[10] |
苏斌, 丁文婷, 肖凡. 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 创新科技, 2021(5):48-59.
|
[11] |
贾洪文, 张伍涛, 盘业哲. 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 上海经济研究, 2021(5):50-60.
|
[12] |
冯珍, 程赛楠, 简思.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21(4):1-12.
|
[13] |
甘清华, 陈淑梅. 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下市场一体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J]. 产业经济研究, 2021(5):40-53.
|
[14] |
付凌晖. 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统计研究, 2010(8):79-81.
|
[15] |
邢军伟. 产业结构升级、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及波动的影响效应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6(4):144-147.
|
[16] |
李村璞, 何静. 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和失业的非线性影响[J]. 统计与决策, 2018(22):150-153.
|
[17] |
车明好, 邓晓兰, 陈宝东. 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基于门限效应的视角[J]. 管理学刊, 2019(4): 12-20.
|
[18] |
李健, 卫平. 产业结构变迁背景下的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7):5-12.
|
[19] |
Havlik P. Patterns of Structural Change in the New EU Member States[J]. Law and Economics Review, 2015(3):133-157.
|
[20] |
杨海平, 孙平军. 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其政策选择--以江苏沿海三市十六县为例[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7(4):63-70.
|
[21] |
威廉·配第. 政治算术[M].马妍,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
[22] |
西蒙·库兹涅茨. 现代经济增长[M]. 北京: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
|
[23] |
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 经济成长的阶段[M].国际关系研究所编译室,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
[24] |
杨海军, 肖灵机, 邹泽清. 工业化阶段的判断标准:霍夫曼系数法的缺陷及其修正--以江西、江苏为例的分析[J]. 财经论丛, 2008(2):7-14.
|
[25] |
刘培. 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论批判[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11.
|
[26] |
陈兴红, 武春友, 匡海波. 基于VAR模型的绿色增长模式与企业成长互动关系研究[J]. 科研管理, 2015(4):154-160.
|
[27] |
吴欣, 张颖. 基于VAR模型的现代流通业驱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实证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 2018(24):157-160.
|
[28] |
乔海曙, 程彩莲. 基于VAR模型,价格型货币政策是否比数量型有效--以中国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改革为背景[J]. 投资研究, 2020(4):23-41.
|
[29] |
干春晖, 郑若谷, 余典范.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 经济研究, 2011(5):4-16+31.
|
[30] |
张军扩, 侯永志, 刘培林, 何建武, 卓贤. 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路径[J]. 管理世界, 2019(7):1-7.
|
[31] |
张月友, 董启昌, 倪敏. 服务业发展与“结构性减速”辨析--兼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J]. 经济学动态, 2018(2):23-35.
|
[32] |
贺晓宇, 沈坤荣. 现代化经济体系、全要素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J]. 上海经济研究, 2018(6):25-34.
|
[33] |
陈诗一, 陈登科. 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 经济研究, 2018(2):20-34.
|
[34] |
詹新宇, 崔培培. 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与评价--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证分析[J]. 财政研究, 2016(8):40-53+39.
|
[35] |
高志刚, 克甝. 中国沿边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比较研究[J]. 经济纵横, 2020(2):23-35+2.
|
[36] |
李春生, 张连城. 我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15(6):28-35.
|
[37] |
曹飞. 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质量动态测度[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108-115.
|
[38] |
钞小静, 惠康.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6):75-86.
|
[39] |
李小玲, 任星耀, 郑煦. 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卖家竞争管理与平台绩效--基于VAR模型的动态分析[J]. 南开管理评论, 2014(5):73-82+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