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彭纪生,仲为国,孙文祥.政策测量、政策协同演变与经济绩效:基于创新政策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9):25-36. [2]张琳,王红梅,施建军.江苏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9,(3):36-38. [3]谢新洲,王世雯,肖雯.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竞争力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2):25-29. [4]王颜林,王孟欣.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评价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2):47-49. [5]赵丽佳,徐峰.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8):41-45. [6]安华轩,等.浅析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度发展情况和问题[J].云南科技管理,2011,(6):10-12. [7]李文辉.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影响因素探析[J].西部经济,2011,(15):14-15. [8]李政,孙哲.高新技术成长制约因素及相关政策调查与评价——基于吉林省的研究[J].工业经济,2012,(5):140-142. [9]陈江,罗声明,廖渐帆.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2,(2):70-72. [10]伍耀规.后危机时代广西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5):23-27. [11]翟淑萍,顾群.金融发展、融资约束缓解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效率研究[J].经济经纬,2013,(2):138-143. [12]许云斐.西部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方式创新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29):56-59. [13]张衡,黄海滨,曹京京.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区域发展能力指数测算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77-81. [14]潘峰,谢吕元.高新技术企业投入产出分析——以46家湖北省高新技术上市企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22):53-57. [15]张玉臣,王兆欢.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状况及趋势[J].中国科技论坛,2015,(3):99-105. [16]刘建国.基于熵值法的新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51):88-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