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艳红, 黄雪涛, 石博涵. 中国“新基建”:概念、现状与问题[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6):1-12.
|
[2] |
LIU Y F, POULOVÁ P, PRAŽÁK P, et al.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human development index,and CO2 emissions in China:a quantile regression approach[J]. 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3(11):1114977.
|
[3] |
宋敏, 刘欣雨.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制造业碳减排发展:机理与证据[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23(6):112-126.
|
[4] |
王真, 楚尔鸣.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使“减排”与“增效”兼得吗?: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23(10):74-89.
|
[5] |
蔺鹏, 孟娜娜.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增长的影响研究[J]. 科研管理, 2023(10):1-11.
|
[6] |
胡壮程, 张明.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基于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J]. 企业经济, 2023(7):34-45.
|
[7] |
孔芳霞, 刘新智, 周韩梅, 等. 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及其收敛性[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3(5):160-171.
|
[8] |
李云燕, 张硕, 张玉泽. 绿色金融视角下中国省域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及减排研究[J]. 软科学, 2023(3):1-15.
|
[9] |
SUN J, ZHAI N N, MIAO J C, et al. Can green finance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Local-Neighborhood” areas?: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J]. Agriculture, 2022(12):1550.
|
[10] |
周稳海, 武晓敏, 赵桂玲.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的实证研究[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23(6):1-12.
|
[11] |
田嘉莉, 黄文艳. 绿色金融果真助力碳中和吗[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10):1-9.
|
[12] |
谭敏. 绿色金融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20.
|
[13] |
文传浩, 谭君印, 李益, 等.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21(12): 122-130.
DOI
|
[14] |
宋德勇, 李超, 李项佑.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否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的“量质齐升”:来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证据[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1(11):155-164.
|
[15] |
XIE R, FANG J Y, LIU C J. The effects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on urban carbon emissions[J]. Applied energy, 2017(1):199-207.
|
[16] |
徐佳, 崔静波. 低碳城市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J]. 中国工业经济, 2020(12):178-196.
|
[17] |
谢婷婷, 刘锦华. 绿色信贷如何影响中国绿色经济增长?[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9):83-90.
|
[18] |
马骏. 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J]. 金融论坛, 2015(5):18-27.
|
[19] |
王丽萍, 徐佳慧, 李创. 绿色金融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与阶段演进[J]. 软科学, 2021(12):81-87.
|
[20] |
傅京燕, 张春军. 国际贸易、碳泄漏与制造业CO2排放[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3):13-18.
|
[21] |
伍先福, 钟鹏, 黄骁. “新基建”提升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效率吗[J]. 财经科学, 2020(11):65-80.
|
[22] |
尹子擘, 孙习卿, 邢茂源. 绿色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21(3):139-144.
|
[23] |
干春晖, 郑若谷, 余典范.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 经济研究, 2011(5):4-16+31.
|
[24] |
李二玲, 崔之珍.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分析[J]. 地理科学, 2018(9):1412-1421.
DOI
|
[25] |
毛艳华, 杨思维. 珠三角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7(2):68-75.
|
[26] |
柏培文, 张云. 数字经济、人口红利下降与中低技能劳动者权益[J]. 经济研究, 2021(5):91-108.
|
[27] |
胡艳, 代晶晶, 张安伟. 数字经济、空间关联与区域创新产出:兼论区域吸收能力的门槛效应[J]. 科技管理研究, 2022(15):7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