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10-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经济经纬
    全面乡村振兴:战略指向、体系构建及路径选择
    雷明, 于莎莎, 陈韵涵
    2021 (5):  5-11.  doi: 10.16716/j.cnki.65-1030/f.2021.05.001
    摘要 ( )   PDF(1000KB) ( )  
    迈进新的历史关口,起步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三农”工作,是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外延、目标与要求进行详细解读;通过“五个激活”驱动、“五位一体”协同和“五对关系”把控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体系;从乡村产业、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乡村治理和乡村社会保障5个维度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设计;最后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财政赤字货币化适度性问题研究
    李程, 朱逸林
    2021 (5):  16-25.  doi: 10.16716/j.cnki.65-1030/f.2021.05.002
    摘要 ( )   PDF(1816KB) ( )  
    本文通过计算1991年—2019年我国财政的可持续性K值发现,我国已连续多年出现财政不可持续的情况。通过对财政赤字货币化与财政的可持续性、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发现:第一,财政不可持续的情况会加快财政赤字货币化进程,而财政赤字货币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提高了通货膨胀率,但促进和提高的效果都在减弱;第二,财政赤字货币化能够提高财政的可持续性,尤其是在经济增长率和通胀率较高、赤字较少的阶段;第三,财政赤字货币化必须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实施才能有效。因此,我国实行财政赤字货币化应该保持适度性,发挥其在降低财政风险、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财政可持续性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纵横
    个人特征、城市特征与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基于分层广义线性模型
    陈小昆, 曹阳阳
    2021 (5):  26-37.  doi: 10.16716/j.cnki.65-1030/f.2021.05.003
    摘要 ( )   PDF(1075KB) ( )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城市间开展人才抢夺战背景下,深入了解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影响因素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极为重要。本文借助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及反映31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公共服务水平数据,运用分层广义线性模型,从个人和城市两个层面探究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从个人层面来说,流动人口的个体特征、经济特征、社会特征、心理特征对户籍迁移意愿起到显著的直接影响;从城市层面来说,城市特征中的社会保障、环境设施、医疗卫生对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也产生直接影响,其中医疗卫生对户籍迁移意愿的影响是反向的。与此同时,城市特征中的社会保障、环境设施、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公共就业都通过影响个人特征对户籍迁移意愿起到了间接作用,具体表现为“5个正向促进,2个反向弱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政府培训提高了流动人口收入吗?——基于内生转换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
    冯志坚
    2021 (5):  38-48.  doi: 10.16716/j.cnki.65-1030/f.2021.05.004
    摘要 ( )   PDF(848KB) ( )  
    本文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调查数据,在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异质性基础上,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估计了政府培训对雇员和自营劳动者两类流动人口小时工资和月收入的影响,考察了雇员和自营劳动者两类流动人口参加培训的选择机制。结果表明:女性、受教育年限较长、社会资本较多的雇员流动人口更愿意参加政府培训,其参加培训的决策遵循比较优势;自营劳动者流动人口参加政府培训没有明确的选择机制。政府培训对雇员流动人口参加培训者的小时工资和月收入的处理效应分别为1.04%和0.39%,而对自营劳动者流动人口参加培训者的小时工资和月收入都没有显著影响。可见,政府培训对提高流动人口收入的作用非常有限,改善政府培训管理办法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能力表征、实践经验及完善对策——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
    张南
    2021 (5):  49-56.  doi: 10.16716/j.cnki.65-1030/f.2021.05.005
    摘要 ( )   PDF(1176KB) ( )  
    本文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构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驱动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理论模型和城市公共危机治理能力评估框架。在此基础上,以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剖析了政府应对城市公共危机体现出的防范风险预警能力、应急准备处理能力、分级处理协调能力、总结评估反馈能力和有序复工增产能力,并从风险预警、整体调控、运用无人机、研发疫苗、有序复工方面总结了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实践经验,指出还存在防范意识和预案管理有待增强、沟通平台和诉求平台有待完善、部门联动和多元主体有待强化、外防输入和内防反弹有待持续、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有待巩固等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升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整体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丝路研究
    双边教育协定对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影响研究
    唐静, 林嘉纯
    2021 (5):  57-70.  doi: 10.16716/j.cnki.65-1030/f.2021.05.006
    摘要 ( )   PDF(1712KB) ( )  
    为了考察双边教育协定的签订对来华留学生是否具有政策引导作用,本文采用2003年—2018年104个国家的数据,运用LSDV方法进行双向固定效应回归。结果发现:双边教育协定的签订显著促进了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扩大,其中对学历生的影响大于对非学历生的影响。对生源国进行区分发现,双边教育协定的签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促进作用较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为明显,对发达国家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促进作用较发展中国家更为明显。进一步考虑双边外交关系的调节效应,发现双边外交关系和双边教育协定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效应。未来中国在留学生教育合作中可以通过缔结高标准的双边教育协定、促进“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战略、发展双边关系来提升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美制造业贸易增加值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
    程云洁, 罗倩
    2021 (5):  71-80.  doi: 10.16716/j.cnki.65-1030/f.2021.05.007
    摘要 ( )   PDF(1275KB) ( )  
    中美贸易顺差中60%来自制造业贸易。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分工视角,采用KWW的增加值测算方法对中美制造业总体和分行业的实际贸易利得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贸易统计方法,贸易增加值下中美制造业贸易中中国实际贸易利得比美国低20%以上。按要素密集度区分的制造业行业增加值测算:美国处于知识型制造业的价值链高端,贸易获利较多;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正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上逐渐攀升,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从增加值角度看,中美制造业贸易差额主要是由知识型制造业贸易差额造成。通过实证分析中国对美国制造业总体和分行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因素,得出产业上游度对制造业增加值的影响系数为负,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增加值均有积极影响。为此,中国应加快人才培养,加强技术创新,构建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贸易合作,促进我国制造业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