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6期 刊出日期:2019-12-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经济经纬
    财政科技支出提升了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吗——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李楠, 邓丽
    2019 (6):  5-15.  doi: 10.16716/j.cnki.65-1030/f.2019.06.001
    摘要 ( )   PDF(913KB) ( )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提升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财政科技支出作为政府配置科技创新资源、支持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手段,对提升我国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理论上揭示了财政科技支出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影响的双重性,并选取1996年—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财政科技支出提升了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第二,东、中、西部地区财政科技支出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东部地区财政科技支出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中、西部地区财政科技支出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影响则不显著。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今后要适度扩大财政科技支出规模,优化财政科技支出投入结构,适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中央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完善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资本流动:趋势研判及对中国的启示
    赵先立
    2019 (6):  16-27.  doi: 10.16716/j.cnki.65-1030/f.2019.06.002
    摘要 ( )   PDF(3103KB) ( )  
    本文系统梳理了全球、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和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趋势和特点。分析发现:全球国际资本流动总量趋于稳定,FDI流量稳中小幅波动,全球国际证券投资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国际金融项目差额呈相反趋势,外商直接投资流动的波动性也有所差异,两类经济体国际证券投资净额变动趋势差异较大。中国国际资本流量呈双向波动状态。国际资本流动趋势及呈现的特点带来的政策启示为:中国应当坚持相机抉择和稳健中性原则,把握好国际资本管理节奏;人民币国际化不应倒逼资本项目过快开放;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防范和化解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的风险;加强国家之间的金融政策协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测度与分析——以甘肃省为例
    张博文
    2019 (6):  28-36.  doi: 10.16716/j.cnki.65-1030/f.2019.06.003
    摘要 ( )   PDF(893KB) ( )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城乡发展、城乡差异和城乡统筹3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省2008年—2017年及14个市州2008年和2017年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近10年来甘肃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呈逐年提升态势,但其各市州城乡一体化发展差异较大。因此,提出了强化规划引领、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理纵横
    农户风险偏好、风险认知与水稻生产环节外包决策——基于江苏省水稻种植户的调查
    徐建玲, 储怡菲, 顾浩丰
    2019 (6):  37-50.  doi: 10.16716/j.cnki.65-1030/f.2019.06.004
    摘要 ( )   PDF(1248KB) ( )  
    本文利用江苏省水稻种植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风险偏好与农户外包决策之间的关系,同时探究风险认知在风险偏好影响农户外包决策过程中所产生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高风险生产环节外包行为受农户风险偏好的影响,低风险生产环节外包则未表现出这一特征;外包风险认知水平的提高会提高水稻生产环节外包程度;风险偏好通过影响风险认知进而对农户外包决策产生影响,即风险认知的中介作用明显。因此,要促进农户农业生产外包,政府除应提供相应的外包服务外,还需通过政策宣传、知识普及等形式,提高农户对外包的风险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应用对不同社会群体感知的影响及意义
    许成安, 朱晨之, 庄尚文
    2019 (6):  51-59.  doi: 10.16716/j.cnki.65-1030/f.2019.06.005
    摘要 ( )   PDF(929KB) ( )  
    社会行动主体对科学技术的掌握将通过提升客观社会地位与主观社会认同两方面影响社会群体感知。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运用OLS模型与Oprobit排序模型实证研究科技应用对社会群体感知的影响,研究表明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掌握与其社会群体感知之间具有显著的一致性,科技应用会对公众的社会群体感知产生显著的正向效用。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应用对社会群体感知的影响在城乡间已呈趋近态势;相较于女性,科技应用对男性社会群体感知的提升作用更显著;且科技应用对31~55岁年龄段群体的社会群体感知作用强于其他年龄段群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丝路研究
    中国—中亚农产品贸易结构及细分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
    杨丽华, 龚恩民
    2019 (6):  60-69.  doi: 10.16716/j.cnki.65-1030/f.2019.06.006
    摘要 ( )   PDF(1279KB) ( )  
    在中美贸易摩擦旷日持久的背景下,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格局面临着重大改变与重塑,开发新的贸易替代市场成为必然。中亚地区不仅与中国接壤,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首倡之地,因而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根据联合国UN COMTRADE中的HS编码将农产品贸易细分为27项产品,从农产品进口结构、出口结构和国别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中国—中亚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并运用TC指数对细分农产品贸易竞争力进行测算,得出中国与中亚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且贸易潜力大,但贸易结构仍比较单一,整体贸易竞争力水平较高但细分农产品竞争力差异较大的结论,因而建议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多边交流与合作,保持农贸信息畅通,以提高中国与中亚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西部沿线省级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PSM-DID方法研究
    段秀芳, 寇明龙
    2019 (6):  70-78.  doi: 10.16716/j.cnki.65-1030/f.2019.06.007
    摘要 ( )   PDF(962KB) ( )  
    本文基于1994年—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模型验证“一带一路”倡议对西部沿线省市的经济增长效应,并进一步分析西部沿线省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实证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西部沿线省市的GDP增长,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西部沿线省市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西部沿线省市应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并积极吸引外资,以推动各省市的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