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汪慧玲, 马国强. 丝绸之路黄金段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时空差异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120-127.
|
[2] |
廉同辉, 佘菜花, 宗乾进, 等. 基于CSSCI的2000—2010 年旅游学科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 旅游学刊, 2013(3): 114-119.
|
[3] |
李丽霞, 何彪, 童昀. 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1):51-61.
|
[4] |
陈悦, 刘则渊, 陈劲, 等. 科学知识图谱的发展历程[J]. 科学学研究, 2008(3):449-460.
|
[5] |
李琬, 孙斌栋. 西方经济地理学的知识结构与研究热点:基于CiteSpace的图谱量化研究[J]. 经济地理, 2014 (4):7-12.
|
[6] |
刘卫东. “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5):538-544.
doi: 10.11820/dlkxjz.2015.05.001
|
[7] |
南宇. 西北丝绸之路区旅游中心城市合作开发网络模式研究[J]. 经济地理, 2010(6):1038-1042.
|
[8] |
陈学璞. “一带一路”战略下粤桂琼旅游业联动发展研究[J]. 改革与战略, 2015(9):161-165+200.
|
[9] |
闫静, 李树民.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合作的潜力、挑战与实现路径[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5(4):94-98.
|
[10] |
王新越, 司武兴.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旅游合作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2):41-45.
|
[11]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EB/OL].[2023-03-21]. https://www.un.org/zh/documents/treaty/whc.
|
[12] |
马耀峰, 刘军胜. 中国丝绸之路世界遗产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6): 71-76.
|
[13] |
刘英. 遗产廊道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一体化创新[J]. 甘肃社会科学, 2016(5):218-222.
|
[14] |
李巧玲. 丝绸之路申遗中国段旅游形象设计与推广策略[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5(3):69-73.
|
[15] |
周洁. “一带一路”历史文化观再思考:兼谈丝路文化遗产的价值发现与开发传承[J]. 中华文化论坛, 2017 (11):44-50+191.
|
[16] |
韩文艳, 陈兴鹏, 庞家幸, 等. 城镇化-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区、市) 为例[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6):762-769.
|
[17] |
黄耀东, 黄尚坤. 广西融入“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的优势、问题和建议[J]. 学术论坛, 2015(10):75-79.
|
[18] |
梁珮仪, 余洁. 丝绸之路遗产旅游-城镇化耦合协调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3):118-124.
|
[19] |
王三北, 王宁, 魏鹏, 等. 回归原义的旅游资源评价模式重构:以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资源为例[J]. 开发研究, 2012(6):111-114.
|
[20] |
李巧玲, 王学军. 丝绸之路申遗宁夏固原段旅游形象设计与推广策略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 2010(2):252- 255.
|
[21] |
李武陵, 袁小玉. 丝绸之路新疆段人文旅游资源景观空间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9):203-208.
|
[22] |
唐睿. 旅游企业对入境旅游市场效率的影响: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五省市的实证研究[J].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3):123-132.
|
[23] |
郭鹏飞, 李积普, 杨璐, 等. 福建沿海“海丝”文化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开发潜力分析[J]. 世界地理研究, 2022 (1):214-224.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2.01.2019607
|
[24] |
马建春, 徐虹. 文化互动与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5):72-83.
|
[25] |
苏建军, 刘洋.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旅游资源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149-157.
|
[26] |
杨永生, 李永宠, 刘伟. 中蒙俄文化廊道:“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万里茶道”[J]. 经济问题, 2015(4):15-18.
|
[27] |
王友文, 王广元. 中哈国际旅游合作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互动模式探微[J]. 新疆社会科学, 2015(4):86-91.
|
[28] |
左冰, KIM O. 乌兹别克斯坦入境旅游者行为差异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 2017(3):147-156.
|
[29] |
吴定伟, 冯钰钰. “一带一路”建设视角下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发展旅游经济合作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17 (65):87-91.
|
[30] |
李耀华, 姚慧琴, 王会战, 等. 新时代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国文化遗产旅游合作机制研究:基于中亚五国居民调研视角[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2):14-22.
|
[31] |
许涛.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角下的中亚地区文化环境研究[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19(3):1-18+155.
|
[32] |
邓颖颖.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东盟旅游合作探析[J]. 广西社会科学, 2015(12):40-45.
|
[33] |
杜德斌, 马亚华. “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J]. 地理研究, 2015(6):1005-1014.
doi: 10.11821/dlyj201506001
|
[34] |
林子涵. 中国“数字丝绸之路”创造新机遇[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10-10(10).
|
[35] |
魏翔. 数字旅游: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新模式[J]. 旅游学刊, 2022(4):10-11.
|